中国观众将可以亲临现场目睹中国、德德国、意大利、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众多表现主义大师作品。其中珂勒惠支等多位大师的作品对于鲁迅所领导的左翼美术联盟、胡适、庞薰琹等国内大师均有深远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改良运动也从表现主义中受益良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表现主义为当代全球文化思潮之源
表现主义绘画原是20世纪初流行于北欧国家的艺术潮流,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导致对客观的变形、夸张。在全欧洲流行以后,它演变为拒绝简单直接的感受描摹和生活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来源于生活素材的综合杂糅,提炼人文主义的精粹。以内心的描摹,完成了由自然生活到艺术创作的复杂历程,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到达中国和拉美以后,表现主义又因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而推动了当地的革命运动发展,从而成为在全球都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艺术流派。
本次展览的重头戏是影响中国艺术界颇深的珂勒惠支。她是著名的德国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本次展览将展出她的作品40余幅,这位德国女艺术家对中国学术界所产生的轰动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引进以来就从未停止。1914年,珂勒惠支最小的儿子彼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幸牺牲。1915年4月11日,她在日记中以无声的慨叹记录下一位母亲丧子后的切肤之痛。这场意外降临的悲剧不仅对珂勒惠支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来源。从此,珂勒惠支的艺术开始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在多产的艺术生涯中,珂勒惠支总共创作了270余幅铜版画、木版画和石版画,这些作品曾经在艺术家生活的时代向大大众诉说着母性的声音,时至今日这种诉说依然感人至深,这正是此次展览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表现主义对中国影响深远
在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潮流的影响90年前就能在林风眠等艺术家身上追索到痕迹,而朱德群、赵无极更是享誉世界的表现主义大师。张大千侨居巴西时,也创作了一批深受拉美表现主义影响的作品。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骤开,西方近现代文化渐次进入中国的艺术展馆与讲坛,表现主义绘画在青年艺者那里受到关注和响应。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这样解释表现主义:“在著名的"八五思潮"和之后的艺术运动中,表现性艺术在实验水墨、现代书法和部分波普艺术中激发而为革命性力量,不论哪一方面的激浪,都对表现性绘画的语言质量提出了简约而富有强度的冷处理。换一句话说,表现性绘画在中国虽然没有像德国新表现主义运动那样成为曾经的冷战刀刃之上的明晰而强烈的艺术流派,但作为一种精神风气,却始终荡漾在所有变革性的激情波澜之中。”
此次大展本身也是中华艺术宫馆方展览能力的一大突破。上海的官方美术机构也积极回应观众需要,接连举办对于中国当代美术界有影响的大展以达到学术与市场兼顾,上海正在以实际行动探索中国多元化的艺术展览市场之路。来自国际的表现主义艺术展则让广大中国观众领略珂勒惠支作为百年前表近现代艺术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这也正是中华艺术宫此次共同举办七大表现主义艺术展所希望探讨的课题。希望小编的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上海电子展现在可以选展位了,靠近门口,双开口等好位置,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