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其规格之高,你只需要用一句话就能体会出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动”。
这和普通人有关系吗?当然有。上海市民调休两天,交通限行,上海大妈们今天押注的进博会概念股全线上扬,人人都有机会感受这场盛会声势之浩大。
但是只懂炒概念的韭菜不是高级韭菜。上海进博会是中国经济寻求再平衡的关键信号,当出口导向转向进口导向时,聪明人会在这波机遇里找到财富机会。
想要搞懂进口博览会的战略意图,就需要搞明白三个问题:为什么是此时,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选择上海?
01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开进口博览会?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间点很特殊,需要来一次重大的政策宣示和行动,向外界传达中国“主动扩大开放”的决心。
现在国内经济形势遇到一些问题,十年突飞猛进的债务经济埋下了很多隐雷,产能过剩、国企改革不充分、私企实力不足……突出矛盾一个个地冒头,不确定性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和世界老大的关系从“夫妻”转眼成了“冤家”,关税、学术、科技交流等各个层面的冲突在蔓延,新冷战的味道越来越浓。虽然特朗普偶尔戏精一把,释放出谈判有所进展的烟雾弹,但也不能完全轻信。这三个月两次政治局会议里,中央对外部环境的研判从“明显变化”升级为“深刻变化”,就很务实。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其他国家很难避免会产生忧虑,你们会不会为了保持国企的竞争优势,继续采用补贴等扭曲市场竞争的手段?你们会不会担忧进一步开放带来外部冲击,从而减缓步伐稳节奏?
其实,外资、外企以及洋货就像是一条鲶鱼,扔进中国的大水缸里,才能激发众多沙丁鱼的求生欲。中国经济40年的腾飞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更大的开放会带来更持续的繁荣,中国和世界,都认这个理。
进口博览会,就是一个最直接表现“吸纳进口商品,向国外开放国内市场”的举动,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宣布会在五大方面加大推进开放力度,承诺会继续降低外企在中国的贸易壁垒,包括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关税。
宣示意味很明显——
中国对“开放”是主动积极的,是内部经济发展需求,不是谁逼的;
开放还在进一步扩大,没有止步不前。
高层表态,重视程度不容置疑。
既然外界都认为中国面前有一道坎,中国当然更要证明自己迈得过去,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02
为什么是中国举办全球首个进口博览会?
中国有13亿消费人口,市场庞大,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中国责任重大呐。
中国有一个潜力巨大的进口消费市场,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6年,中国进口消费品占比一直维持在总进口额的10%以上,特别是官方还认为,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
既然中国要做国际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就得兑现对全球化的承诺,让世界发展共享中国的大机会。
这次进博会期间,有不少企业身负采购进口大订单的任务,官方也称,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进口大国”的饼已经给各国画好了,决心也展现了,接下来就看你们接不接得住中国市场。
对中国来说,树立进口大国的形象是顺势而为,战略意义重大。
其一,中国必须坐稳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位置,才能占据国际话语权,有能力影响国际贸易规则,这是上海商务委总经济师张国华在一个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好了,假设一国的出口市场百分之八十依赖中国,靠中国人购买,这个国家会简简单单就跟中国吵翻、闹别扭吗?中国的低端产品,你们说不要就不要,大不了去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找代替品,贵一点点也行,但是中国的13亿人口市场,一旦没了,你们要去哪里补回来?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的确是好事一桩。中国要加入进口消费大国的俱乐部,就必须得提高居民购买
上海电子展现在可以选展位了,靠近门口,双开口等好位置,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