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电子展-第104届中国电子展:面积4万平米,时间:2024.11.18-20三天,展商800多家,观众4万人次!
上海电子展
联系我们

趋势分析|疫情后或将加速爆发的十大领域有哪些

发布于:2020-02-28 10:33来源: 上海电子展作者: shanghai.dianzizhan.net
上海电子展现在可以选展位了,靠近门口,双开口等好位置,先到先得! 马上咨询
 
此次新冠疫情对不少行业领域造成了较大冲击,但与此同时“宅经济”开始出现,线上业态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爆发。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开始加速发展,更多潜在客户开始认识和使用各类线上服务。
经过综合分析研判,艾利艾智库梳理出了疫情结束后最有可能加速爆发的几大领域,并梳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为企业在疫情结束后实现稳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一是互联网医疗
此次疫情期间,人们被要求尽量减少外出。但是与此同时,日常看病的实际需求,以及各类药品和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量猛增,互联网医疗迎来快速发展。
 
二是企业服务(线上办公)
疫情期间,多数企业都选择了线上办公模式,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在线办公软件变成刚需。
 
三是智能化产品
疫情爆发之后,自动消毒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广泛应用。无论是从智能化消费品来看,还是从智能化装备而言,中国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四是产业互联网
疫情期间,多个产业都面临产业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在线教育
随着各地线下培训被叫停,延期开学的学生全部转移至线上学习。与此同时,各大企业也通过线上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在线教育发展“黄金期”还将持续。
 
六是智库研究平台
此次疫情过程中,多家智库研究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未来随着不断发展,各方对智库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
 
七是大文娱(短视频)
居民普遍足不出户,在家在线娱乐时间增加,短视频娱乐出现爆发式增长。
 
八是无接触配送(社区电商)
在此次疫情过程中,人们感受到无接触零售配送的积极作用,伴随相关服务的进一步精细化,相关软硬件技术支撑的完善,无接触配送将持续保持稳健增长。
 
九是VR/AR场景应用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VR/AR技术的应用凸显出其巨大潜力,也成为探索未来应用的重要机遇。
 
十是智慧城市
经历此前几年的爆发式发展之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雏形初现,疫情发生对于智慧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未来大力建设的重点。
 
 
一、互联网医疗
 
 
代表企业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当快药、微医、好大夫等
 
 
机遇分析
 
此次疫情期间,人们被号召尽量减少外出。与此同时,日常看病的实际需求,以及各类药品和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量猛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电商的销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医药电商的认知度也有所提升。
 
与线下零售药店相比,医药电商有着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更大规模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更好满足人们对于药品及时送达的迫切需求。
 
疫情产生大量的看病需求,面对多数城市普通门诊停诊的情况,在线问诊服务有效满足了人们的就医需求。国家卫健委通知要求,就疫情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以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阿里健康联合支付宝上线在线义诊服务,上线“防疫精灵”机器人,助企业进行疫情消息推送与防控,并在淘宝App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来自春雨医生、企鹅杏仁集团、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等多个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数据均显示,疫情发生后,平台用户问询需求激增,如春雨医生有关呼吸内科的问题量增长近6倍,全平台问题量相比2019年平均日问诊量接近翻番。
 
此次疫情让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并使用互联网医疗,极大解决了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客户获取和教育的难题。大量宅居在家的消费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能够开始关注互联网医疗,从而提升认知度。
 
此次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积累了不少客户;同时,基于此间的表现,未来主管部门会出台更多措施,鼓励互联网医疗在助力国家医疗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风险研判
 
 
1、医药属于知识复杂、门槛较高的行业,互联网医疗未来仍有较长的磨合过程。
 
 
2、处方药销售管理一直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最大制约。
 
 
3、互联网医疗行业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不利于未来长远发展。
 
 
二、企业服务(线上办公)
 
 
代表企业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WeLink等
 
 
机遇分析
 
疫情期间,大多数公司规定员工在线远程办公,曾经仅作为办公辅助工具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在线办公软件在疫情的催化下,变成企业刚需。各大在线办公服务商迅速通过免费开放服务、升级原有功能以及针对疫情开发新服务功能等方式,对接不断增长的企业需求,借助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努力开拓新市场,培育用户群体。
 
未来,远程在线办公会从“非常态”变为“常态”,并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竞争升级也将促进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换言之,在线办公将是一个中长期“风口”。
 
一是疫情结束后,不排除部分企业会基于办公环境租赁及物业等成本因素考虑,改变经营思路,推广远程在线办公或者弹性工作模式;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自由灵活的办公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追求;三是移动智慧办公,也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面,符合科技变革带来组织、管理变革的大方向;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技术日新月异,将推动在线办公能够满足企业越来越多的实际需求。
 
 
风险研判
 
 
1、疫情之后,绝大部分企业员工回归现实办公场景,各大在线办公软件均面临着客户流失、流量下降的问题。
 
 
2、线上办公行业激烈竞争格局仍将持续,未来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企业将并存发展。
 
 
三、智能化产品
 
 
代表企业
 
碧桂园、新松、科沃斯、富士康、大疆等
 
 
机遇分析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产业飞速发展,并在诸多领域实现日益广泛的应用。
 
新冠疫情以来,自动消毒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机、送餐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广泛应用。例如,碧桂园往武汉疫区运送了一批烹饪机器人,为一线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配餐服务;部分医院配备了用于病区消毒、清洁、送药、给医护送饭送物等方面的机器人;宁波中银电池的黑箱工厂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实现了日产电池40万节。
 
无论是从智能化消费品来看,还是从智能化装备而言,中国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且潜力依然巨大。我国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长期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日常生活对智能化产品需求的持续旺盛,都将推动智能化消费品和装备继续保持井喷式发展。
 
本次疫情让企业进一步看到智能化对于企业发展的益处,从而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进程。同时,智能制造被定义为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国家层面今后对智能化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加码。此外,加之市场的周期性特征,智能化产业的潜力将得到极大的释放。
 
 
风险研判
 
 
1、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仍然未能有效掌握,未来发展依然面临被“卡脖子”的问题。
 
 
2、整个机器人领域明显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行业低端竞争异常激烈。
 
 
3、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利润较低,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成本很高,企业可能承受力有限,叠加疫情和当前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可能阻碍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四、产业互联网
 
 
代表企业
 
BATH、浪潮、用友、金蝶、云道智造、中望龙腾等
 
 
机遇分析
 
2月19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停工停产问题,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增强软件应用能力,创新思路和方法,用两化融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此次疫情过程中,部分产业复工面临产业供应链制约瓶颈,更凸显了产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产业互联网将通过以工业为主的诸多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产业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企业与企业用户、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制造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信息高效协同、响应,形成一个立体网格化、去中心化的全新生态体系。细分来看,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正迎来四大历史性机遇:
 
其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对产业互联网有强大的现实需求。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并因要素成本低,产业体系响应效率高,实现人类工业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崛起。如今,要素成本价格优势日趋削弱,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将有助于巩固我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研发、生产、销售的响应效率,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仅需保持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
 
其二,科技变革带来的系列技术突破,为产业互联网的搭建提供了初步技术支撑。产业互联网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正实现集群化落地,为产业互联网的搭建提供初步技术支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互联网在中国的爆发,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无比优越的土壤,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领域实现了后来居上,走在了全球前列。
 
其三,政府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性支持。产业互联网建设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都能看到产业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以工业互联网为主的产业互联网空前重视。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已相继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产业示范基地、试点示范等工作不断推进中。目前,已有20余个省区市发布了本地工业互联网扶持政策。
 
其四,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产业实施一系列“卡脖子”行动,反向拓展了本土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空间。CAD/CAM、PLM、研发平台软件等的发展对产业互联的实际落地至关重要。但是,此前很多年中,外资企业几乎实现了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本土企业因为自身实力弱、产品性能差不被市场认可,生存极为艰难。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在软件领域也逐步收紧。倒逼企业选择与本土研发机构合作,本土相关软件获得更多应用、修改迭代机会,不仅价格便宜,且性能持续提高。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产业互联网有望加速落地,并在未来实现制造、金融、物流、零售的全链接,中国产业发展将迎来历史性跃升。
 
 
风险研判
 
 
1、产业互联网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将远超消费互联网,但建设难度也是几何级上升,资源投入极其巨大,政府、企业都将面对巨大压力。
 
 
2、产业互联网将逐步重塑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部分企业接入产业互联网但自身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没有做出相应调整,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市场竞争力下滑。
 
 
五、在线教育
 
 
代表企业
 
好未来、新东方、猿辅导、VIPKID、得到等
 
 
机遇分析
 
为加强疫情防控,阻断疫情传播,全国各地学校纷纷推迟春季开学时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文号召“停课不停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在线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在线教育被疫情这只“黑天鹅”无形中添加了一把“催化剂”。
 
新东方在线、好未来、猿辅导、VIPKID、跟谁学、作业帮、网易有道等多家教育企业已先后宣布开通免费在线教育课堂,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包括K12、学前、职业培训等在内的多种免费教育课程,助力“停课不停学”。例如,好未来第一时间宣布面向全国中小学免费提供直播平台和技术支持。同时,好未来AI工程院面向同行业推出AI直播课解决方案,帮助行业在线课堂带来更智能的交互模式和教学管理能力。
 
未来,在线教育将持续保持快速扩张的势头。一是,资本市场高度看好在线教育发展,大批资金持续涌入在线教育行业。疫情期间,在资本市场中,在线教育相关概念股则涨停或接近涨停。
 
二是为解决教育贫困,助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需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多个政府类文件均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助力,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三是支撑在线教育发展的底层技术日趋成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开始在行业获得重要应用,包括5G技术也开始进入商用阶段,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风险研判
 
 
1、在线教育企业后续面临最大问题是,疫情期间产生的巨大流量,如何有效留存、转化和运营。
 
 
2、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宕机、卡顿等系列问题,软硬件配套能力不足瓶颈性问题后续有待解决。
 
 
3、在线教育的市场监管逐步趋严,国家层面鼓励和规范并行,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小压力。
 
 
六、智库研究平台
 
 
代表企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安邦智库、艾利艾智库等
 
 
机遇分析
 
疫情发生以来,智库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各专业领域的研究优势,为政府部门及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决策参考。
 
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此前,中国智库研究平台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如今,中国已经基本形成官方、高校和社会智库共存的局面,智库研究通过政策建议的形式参与国家治理,并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
 
中国经济由要素规模驱动转向创新发展驱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绝大多数细分市场告别蓝海时代,已不可能“撒把豆子长出苗”。企业需要实现自身转型发展,不仅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也需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对国际形势变迁,对资本、技术等最新动态做到有效掌握,从而寻找新机遇、规避潜在风险。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内部很难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支持完成如此宽领域、精细化的研究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寻求外脑支持将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普遍选择。
 
 
风险研判
 
 
1、当前智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智库实力不足,研究能力有限,对于企业管理决策支撑度不够。
 
 
2、多数智库目前主要扎根本土,对于海外市场实地分析研究有限,这就导致国际影响力不足,对企业海外拓展提供智力支持的能力不足。
 
 
七、大文娱(短视频)
 
 
代表企业
 
抖音、快手、秒拍、西瓜、哔哩哔哩、火山、微视等
 
 
机遇分析
 
假期延长,开学复工推迟,导致诸多行业停摆,居民普遍足不出户,在家在线娱乐时间增加,短视频娱乐出现爆发式增长。
 
可以说,新冠疫情让线上短视频娱乐的长处得到充分展示:消费成本低,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更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想玩就玩的需求。一方面它消费了用户“宅家”时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在各娱乐场所关门停业的情况下,短视频娱乐以舒缓人们压抑焦虑情绪、普及疫情相关知识的方式,满足了人们消遣娱乐和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
 
此外,短视频娱乐的功能,也日益丰富化,早已超越“短视频娱乐”的字面范畴。例如,疫情导致多部春节档电影相继撤档,《囧妈》打破旧有模式,与字节跳动合作,在西瓜小视频、抖音短视频等服务平台免费线上首播,获得良好收视效果。
 
疫情过后,短视频娱乐将进一步深入人心,潜移默化改变人们已有的娱乐方式及消费方式。而下载量、新用户的急剧增长,也为短视频平台带来更巨量的“素材创造者”,行业将获得更大规模广告投放。
 
 
风险研判
 
 
1、短视频娱乐行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涉黄、涉赌等问题遭受诟病。
 
 
2、疫情过后,短视频平台日常流量可能下降,相关运营亦面临挑战。
 
 
八、无接触配送(社区电商)
 
 
代表企业
 
美团、盒马、饿了么、每日优鲜、苏宁小店、京东到家等
 
 
机遇分析
 
由于新冠病毒存在较强的人传人,各街道各社区都采取了严格的出入管理措施。居民线下购物面临诸多不便,无接触配送成为了当前的刚性需求。
 
继1月26日美团外卖率先在武汉推出这项服务后,多家外卖、生鲜企业积极响应和加入。盒马、饿了么、每日优鲜、苏宁小店、京东到家、便利蜂等都已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或无接触点取餐服务。多地政府部门也先后发布通知,鼓励全面推行无接触配送服务。
 
根据2月12日,美团外卖发布的《无接触配送报告》显示,美团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到了整体单量的80%以上,且每一单外卖都使用无接触配送服务的用户占到66%。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是在疫情发生后才开始接触这些平台。新的客流量导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线上平台获客成本高企、获客难度大的紧张局面。
 
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已经成为网红词汇。疫情过后,伴随相关服务的进一步精细化,相关软硬件技术支撑的完善,无接触配送将保持稳健增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选择。
 
 
风险研判
 
 
1、无接触配送提升了派送效率,但增加了双方沟通成本,且货物订单后续出现丢失、被错拿风险将被持续关注。
 
 
2、与无接触配送配套的智能快递柜、取餐柜等设施后续落地可能面临多方纠纷、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等困境,成为阻碍无接触配送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九、VR/AR场景应用
 
 
代表企业
 
利亚德、康得新、航天发展、贝壳找房、华讯方舟等
 
 
机遇分析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VR/AR技术的应用凸显出其巨大潜力,也成为探索未来应用的重要机遇。5G+VR保证远程诊断和治疗新型肺炎中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浙大二院急救中心已将其用于医院的远程指导以及隔离区病患的实时探视。VR机器人可代替传统医护人员的巡检工作,减少巡检人员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且提升了巡检效率。VR/AR+教育在全国各地推迟开学时间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学习培训的有序进行。AR眼镜在远程医疗和远距离快速识别通行车辆、人员信息,控制高危人员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了直接接触产生的交叉感染。VR/AR游戏、社交等泛娱乐内容丰富了民众在家娱乐形式,VR设备的销售和用户活跃度大幅增长。
 
相比平面视频,VR直播能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因此,VR直播也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除了央视频道开通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直播;VR看房的“网上购房”方式,帮助恒大获得了3天卖出47540套,总价值约580亿的抢眼成绩。
 
事实上,AR/VR此前已频繁地出现在教育、医疗以及国庆大典、春晚等大型活动中,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服务已经得到一定认可。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发改委已将AR、VR等技术的研发纳入“鼓励类”产业。疫情过后,政策的倾斜叠加市场的发展需求,有望快速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进程。
 
 
风险研判
 
 
1、由于技术仍不成熟,仍存在时延等制约性问题,眩晕等不佳体验依然存在,高成本、用户基数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突破。
 
 
2、资金流向核心头部企业的迹象明显,且资金明显有向AR倾斜的趋势。
 
 
十、智慧城市
 
 
代表企业
 
平安科技、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
 
 
机遇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龙头科技企业集体各展所长,助力抗疫一线:华为支撑湖北移动和湖北联通开通蔡甸火神山5G基站,并利用视频通讯技术支援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疫情防控视频调研会议;平安智慧城市在助力深圳市防疫防控的过程中,助力深圳市政府在“i深圳”APP连续推出系列抗疫“硬核”服务(疫情资讯、科学防控指南、在线办事以及居家期间的心理关怀等);百度提供了一套完善的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同时还针对疫情紧急推出了智能外呼平台应用……无论是否带有“智慧城市”的标签,但智慧城市的相关组成单元,已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应服务。
 
作为科技变革和城市化发展交汇的产物,智慧城市以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赋能,并逐步重塑城市运营和治理模式,实现城市发展的新跨越。早在2012年,我国已开始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政府和企业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在我国的探索、落地。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实施国。
 
经历此前几年的爆发式发展之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城市实际运行中发挥越来越多的实质性作用。例如,作为信息产业、民营经济重镇的杭州,近年来交通拥堵情况实现极大改善,其背后重要原因就是智慧城市优势的发挥:阿里巴巴发布的“城市大脑”接管了杭州上百个红绿灯,通过合理调控红绿灯,大幅减少车辆通过时间。
 
如今,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将触角伸展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应急管理、城市照明、诚信体系、城市安防、环保等诸多领域,且不断实现服务能力的持续迭代。源于5G的快速落地,以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政府可能全面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智慧城市建设将进一步纵深化,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会略慢于此前数年,依然会保持可观的发展速度,领先于绝大多数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涉猎智慧城市各细分领域的企业将迎来一轮淘汰,具有过硬技术实力和强大整合能力,能够真正帮助城市释放巨大发展潜能的企业将获得各地政府的更大青睐。


上海电子展现在可以选展位了,靠近门口,双开口等好位置,先到先得! 马上咨询
收缩
  • 电话咨询

  • 400-600-2281